首页 爱丽丝书屋 娱乐明星 娱乐:开局签到姻缘线(最强导演从签到系统开始)

第九卷 第29章 破冰的毛病

  其实,我国史上有比博社村更嚣张的村子。

  这个村子就是云南平原街。

  当初的抓捕行动可谓是异常艰难,绝对不会像破冰行动大结局那样。

  1992年8月31日,声势浩大的“平远严打”,正式拉开了序幕!

  当日凌晨5时许,随着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刘选略的一声令下,3000多名公安民警和武警战士,分别扑向预定目标,实施抓捕。

  为了抓捕行动的顺利进行,上级命令封锁平远街的所有路口,禁止各种车辆通行。

  此外,为了防止暴徒们利用广播煽动民众闹事,公安人员还关闭了电闸。

  战区医疗救护组、摄像组、通讯联络组、政工组等,也立刻投入战斗,争取一战定乾坤。

  当时,所有参加行动的军警,都必须严格执行4条纪律:1.为避免伤及无辜,不准使用重武器;2.不准进入清真寺,尊重宗教感情;3.只逮捕打击犯罪者,不准伤及罪犯家属;4.不要民兵参与执行任务;“战斗”打响后不久,指挥室里便捷报频传,多位犯罪头目纷纷落网。

  由于我抓捕队员行动迅速,因此很多犯罪分子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逮捕了!然而,抵抗还是出现了!

  在抓捕贩毒‘马明’时,抓捕小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!

  马明家的第一道围墙和大铁门足有4米高,第二道围墙高3米,这明显就是为了与政府对抗而特别修建的。

  抓捕小队立即对其实施包围,然后搭人梯占领了耳房制高点,接着便开始对其喊话,试图让他走出来投降。

  但顽固不化的马明根本不吃这一套,他端起枪就是一顿扫射,负责喊话的抓捕副队长杨德头部受伤。

  马明知道抓捕队不会难为他的妻儿,于是便让他们走出家门,自己则继续负隅顽抗。

  此时的马明,更加肆无忌惮,他在暗道、夹墙里东躲西藏,使用预先准备好的6种武器交替扫射。

  抓捕队员试图再给马明一次机会,特地请来了他70多岁的老父亲喊话。

  结果老人的话语刚一出口,马明就射来了一梭子弹,武警战士一把将老人推到宣传车后,才幸免于难。

  软的不行,就只能来硬的了!

  抓捕队员迅速破门而入,与马明展开了激烈的枪战。

  战斗中,警卫中队队长李小平多处受伤倒地。

  一个多小时过去,马明依然没有放下武器的意思。

  由于他家的特殊构造,因此抓捕队员迟迟没有将他逮捕或击毙。

  强攻不行,那就智取!现场指挥立即做出安排:前院加强火力佯攻,后院露出破绽,让马明逃跑。

  马明果然中计,他拿着冲锋枪从后窗跳入玉米地中,企图逃跑,结果被当场击毙。

  马明被解决后,马慈林仍在负隅顽抗!在抓捕马慈林的过程中,有3名民警不幸中弹牺牲,另有一名身受重伤。

  马慈林在翻墙准备逃离时被击毙。

  3位英雄的牺牲,换来了平远街的和平,他们的牺牲是可惜的,同时也是光荣的。

  可以说,博社村的抵抗并不比平远街弱。

  只是破冰行动在最后并没有拍摄出来。

  前世刘长安看这部剧前十集入的坑,李维民和赵嘉良这个绝妙的组合,还有林耀东这个大反派细致入微的演技,让刘长安感叹现在的好剧太少了。

  前十集节奏和剪辑非常快,不拖沓,也没有废的剧情。

  眼瞅着下一部《人民的名义》要诞生,谁知十集以后,剧情开始拖沓,节奏变慢。

  说起来,《破冰行动》真的是个玄幻剧组,除了吴刚和任达华这样的绝对主角,整个剧组的演员都特别努力。

  如林宗辉,台词少,几乎都是眼神戏,每一场都很绝妙。

  戏份不多的林耀华,在儿子林灿开枪杀人后,他把枪拿过来抹掉指纹。

  这种微小的细节是没多少观众注意到,但是真的太加分了。

  再如赵嘉良身边的小哥钟伟,把痞气和帅气综合得毫无违和感,非常圈粉。

  其他的,例如水伯、林天昊、林灿、蔡军、林盛武、蔡小玲、陈光荣包括林小立,各有出色,兢兢业业。

  可以说如此多的好演员,破冰不想火都不行。

  全剧组都在努力,只有女主角李墨之在拼命演跨这部戏。

  男主角黄景瑜,非科班出生,2016年进入娱乐圈。

  从业时间倒是不长,之前看过他出演的《红海行动》、《飞驰人生》,演技算是不功不过。

  偶像剧《结爱:千岁达人的初恋》虽然是满满的玛丽苏风,但是黄景瑜在里面还挺出彩的。

  他的身高,长相完全符合少女的审美,注定适合这类角色。

  导演陈正道是拍电影出身,用了拍电影的方式拍《结爱》,所以,演技被疯狂吐槽的宋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,黄景瑜的演技自然也呈现出来了。

  《破冰行动》从第一集开始,黄景瑜的演技就略微尴尬。

  电视剧的拍摄相对电影来说会密集并且快速,一遍一遍的磨,这是不太可能的。

  还好,《破冰行动》不是大男主戏,黄景瑜的戏份也不会那么吃重,在流量+戏骨的结合中也算是做得不错了。

  最主要的是,黄景瑜的演技虽然不那么出彩,能看出来他尽力了,好歹还贡献了流量。

  这部剧能受到这么大的关注,不能说没有黄景瑜的一份功劳。

  但是女主角呢?

  演技更烂而且烂得太多太多太多!

  以至于,你想吐槽黄景瑜的时候发现还有女主这个稀烂得一塌糊涂的角色。

  陈珂这个角色,基本上从第一集哭到最后一集,他妈的都快崩溃了。

  大多数时候,她只是干嚎,眼泪都没有,还是配音。

  同样都是女性角色,马雯这个角色也略微扁平,她的人设跟李飞有点像,没有加智商buff,所以基本上就是在动作戏里出彩。

  可是,马雯终究还是有出彩的地方的。

  再看蔡小玲,戏份不多,但是仅凭跟辉叔的几场对手戏下来,她不但没被辉叔的气场压制,还大放异彩。

  蔡小玲和林盛武夫妇的演技令人动容。

  陈珂呢?

  这个女人一度让刘长安想起了被《伪装者》中程锦云支配的恐惧。

  作为一个女主角,在马雯中枪的那场戏中,马雯用生命在保护她,拼命喊她趴下。

  她在干啥呢?

  哭!

  要知道,陈珂的职业可是护士啊!一个护士见惯了献血的,怎么可能看见这些就哭呢!

  陈珂一个人要独闯塔寨,马雯单枪匹马去救。

  救回来了,她在干嘛呢?

  哭!

  动不动就哭,简直是行走的嘤嘤怪,搞得很多人一到陈珂的戏份就头晕耳鸣,不得不疯狂快进。

  万幸中的万幸,本来李飞跟陈珂是有感情戏的,在黄景瑜的强烈要求下,被删了。

  在这个决定上,刘长安个人非常感谢黄景瑜。

  他演技可能没那么扎实,但是身为一个流量,他的确为这部剧带来了更多的关注,也能看到他在努力。

  作为一个演员,非专业出身,但是他早早的发现了李飞跟陈珂的感情戏太狗血一定惨遭滑铁卢,所以他及时止损,叫停了这部分。

  实在无法想象正剧里面掺杂着好兄弟殉职,兄弟照顾大嫂这种戏码。

  不得不说,破冰行动里面的陈珂就有点像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黄毛。

  要说资本裹挟剧组,这种例子太多。

  比如最早最早的时候,西门大妈财大气粗,不但担纲女主角,还能跟焦恩俊和刘德凯两大帅哥同台飙戏,被亲切的称呼为:“傻丫头”。

  比如,妈妈是编剧,《大好时光》的张雪儿。

  哥哥是导演,所以永远都是男主角的杨志刚。

  因为是总策划和发行人,所以《你和我的倾城时光》疯狂加戏的女二曹曦文。

  其实吧,资本本想要往戏里塞人,捧艺人,捧角色也不是不行。关键是需要具备以下几点。

  1,演员形象气质与角色契合。

  2,演员演技过关,至少不会拖后腿。

  3,因为某个演员而增加的戏份做不到给剧本增色,至少不拖累。

  而陈珂整个角色,三条大忌全犯。

  第一条来说,演员形象气质方面,陈珂作为一个护士的设定还不算脱离太多。

  但是,因为第二条跟第三条直接崩掉,所以陈珂整个演员完全垮了。

  陈珂四进四出塔寨的戏,不具备合理性,逻辑性,演员捏着嗓子哭的戏份更是令人抓狂。

  从陈珂整个角色的处理上,就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对这部剧的失控。

  对于临近大结局时,辉叔的名单不能用其他通讯工具传出来,导演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辉叔被全面监控。

  这个相对来说还能理解,但是李飞安排马雯和陈珂进入塔寨拿证据,之后闯进塔寨救人,马雯中枪就不合理了。

  明显为了给陈珂这个演员加戏,所以让其他角色的行为不合理,陪着她一起出场。

  再之后,赵嘉良不带武器闯祠堂,临到头了被林灿一枪毙命很突然。

  从结果上来看,赵嘉良这个角色的死是可以预见的。但是过程的不合理导致人物的死亡减少了悲剧色彩,没有得到升华。

  相反的,林宗辉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默默隐忍,到47集的爆发,在祠堂跟林耀东对峙,绝望撞墙。

  临死之际,还是叫了林耀东一声哥,一心寻死,遂了心愿死在林耀东手下。

  这个角色饱满而有魅力。

  再有林灿这个角色,从得知警察围村的发抖开始,作为一个配角,在长辈们的谈话中,他台词不多,但是演技一直在线。

  到了李飞挟持林耀华,他挟持赵嘉良,两个儿子的对垒中,林灿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,那场戏他真的太绝了,猩红的双眼,声嘶力竭的怒吼,把穷途末路的毒贩演得入木三分。

  《破冰行动》演技和角色上出彩的人物可以罗列出一大堆来,李维民、赵嘉良、林耀东、林宗辉、林水伯、林灿、林天昊、林盛武、蔡小玲、钟伟。

  这些优秀的角色跟男女主角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割裂感,观众仿佛在看两部剧。

  让人不得不怀疑,剧本是由不同的人撰写的。

  而且,还是由实习编剧去写男女主角的戏。

  李飞和陈珂这两个角色,真的刻画得太失败了。

  感觉编剧就没有好好写,35、36集里的李飞,因为智商在线所以还挺出彩的。

  但是除此之外,他的行为已经不是直率而是莽撞了。

  从结果上来看,《破冰行动》真的有点可惜,有那么多好演员、好的题材、却因为剧本的不完整而慢慢垮掉。

  最开始,大家都期待他能比肩《人民的名义》。

  所以,刘长安不能犯同样的错误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